2013年9月时事评论:如何看待“重奖会教书的教授”问题 ?
来源:时事一点通时间:2013-09-24
时事评论背景:
浙江大学两位教授因为常年为本科生上基础课且保持高水准,每人获得了100万元的奖励。重金奖教,在教师节之际向大学一线教师释放积极信号,具有标本意义;会否引发“蝴蝶效应”,也令人满心期待。
时事评论观点:如何看待“重奖会教书的教授”问题?
对于现代大学来说,“教而不研则浅,研而不教则空”。大学如果只有教学而没有科学研究,就近乎中学;若只有科学研究而没有教学,就等同于研究院所,不能成其为大学。古人云,“善歌者使人继其声,善教者使人继其志”。科研与教学并非“两张皮”,虽各有着力,却殊途同归。已过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就曾呼吁“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”。
教学与科研本是平衡兼顾、相融相长的“天平”,这是教育界共识,但在实践中却会因时代变迁、社会需求变化、高校竞争激烈而发生失衡的摆动。当下国家之间角力演变为以科技为先导、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,而大学科研又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此,社会对大学的评价标准也随之产生改变,由最初看重高校对人才水平、能力和素质的培养,到现在科研成果的多寡和影响力成为高校地位和实力的象征。在这种背景下,“科研型”教师愈来愈获青睐,“教学型”老师逐渐被边缘化。
教研失衡刮起高校“重科研、轻教学”的风气,给大学教师、学生乃至中国教育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。近年来,各地争相建设“科研型大学”,科研成果成为主要考核指标。科研“带头人”、学术“大牛”备受尊崇,一线教师则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地攀爬着科研学术“金字塔”,一旦遇阻,则士气低落,影响教学。具体来说,为了职称评定和发展进步,许多大学教师将大量精力花在经费申请、课题申报、论文发表、专著出版上。教书育人之时,他们则变为完成课时的“板书先生”、唤不起学生兴趣的平庸之师,却无自省自察。由此衍生的“论文经济”、科研造假、学术腐败等现象,则危害更甚。师从这类老师,名气再大,学生接触机会少,受教时间短,少有积极作用。学生反而多抱怨自己成为科研的“打工仔”,而非知识的“受教者”。长此以往,势必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声誉,进而影响到生源、人才培养,更谈不上服务社会、报效祖国。
进入“质量时代”的中国教育,既需要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,也需要乐于教书育人的老师。欲建“国际一流大学”的高校,还需重新审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,不能只握科研“一把尺子”,校正“失衡的天平”。浙大高额奖励一线教师,为扭转高校重研轻教的惯性开了一个好头。当然,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来说,彻底扭转这个势头,除了设计奖励还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。
申论如何拿高分?第三届考德上公培“申论好文章”模考大赛正式启动
http://www.kds100.com/gjgwy/2013/0828/2013slzt.html
申论模考系统:http://sl.kds100.com
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:事业单位招聘网 2014国家公务员 政法干警考试
事业单位全国考试交流群:236567273
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:http://www.kds100.com/
政法干警考试:http://www.kds100.com/zfgj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