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公务员考试热点思维剖析:想“一万”更应虑“万一”
来源:考德上公培时间:2017-10-11
考德上国家公务员考试网(https://www.kds100.com/)温馨提示各位考生,最新“2018年公务员考试热点思维剖析:想“一万”更应虑“万一””文章已出,请仔细查阅。
一、文章阅读:
《礼记·中庸》有云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不论做什么事,提前充分准备、科学预判,就能谋定而后动。其实,这也蕴含着一种可贵的底线思维。
“明者防祸于未萌,智者图患于将来。”“一失万无”的可怕后果,警示人们必须在平常守护“万无一失”。加拿大有座水电站,那里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“逃生巴士”,每天24小时都在控制室出口待命。尽管自上世纪70年代水电站投入运营以来,这辆巴士从未启用,但工作人员仍然数十年如一日,坚持每日进行检修,只为防备灾难不期而至。“不怕一万,只怕万一”,既是朴素哲理,也是人生经验。
想“一万”之时虑“万一”,突出表现为一种理性自觉与忧患意识。在党的七大上,面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,毛泽东同志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遇到的“十七条困难”,为抗战胜利后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主动。改革开放之初,面对新情况、新问题,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把工作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,因为准备好对策,“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,天也不会塌下来”。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,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,把困难估计得更充足些,立身最低点、争取最高值,做到有备无患、遇事不慌,有利于规避风险、行之久远。
处身风云激荡的改革时代,底线思维是武装头脑的必需品。现实中,如果缺乏远见没有“远虑”,那么“近忧”就不远了;如果只想“一万”不虑“万一”,一旦遭遇挫折,很容易手足无措。在前行的路途中,一个人如果凡事心存侥幸,只重好处不重风险,只看眼前无视隐患,久而久之便会深陷险境而不自知。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,面对潜存的困难和挑战,能不能看到“坏处”,会不会解决“难处”,日益考验着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“7·26”重要讲话中强调:“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,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、困难和挑战,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,从最坏处着眼,做最充分的准备,朝好的方向努力,争取最好的结果。”干事创业,对矛盾和困难认识越充分,做工作就越有针对性;改革创新,对倾向性、苗头性问题感知越敏锐,应对措施就越能细致周全。增强忧患意识,既看到有利的一面,也看到不利的一面,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,是谓“做最充分的准备”;勇挑最重的担子、敢啃最硬的骨头、能接最烫的山芋,在实践中既锐意进取、大胆探索,又稳妥把握、务求必胜,是谓“争取好的结果”。思虑周全、谋划周严,也更有利于激发敢闯敢试敢干的气魄,让人在能力跃升中筑就自信。
通向未来的前行之路,不只有鲜花相伴,也会有荆棘暗布。居安思危、周密筹谋、防患未然,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挑战、化解风险,在伟大的征途中行稳致远。(作者 郑端端 )
二、阅读指导:
【特别提供】点击查看:《想“一万”更应虑“万一”》分析思维导图
1.开头:提出底线思维这一观点。引用+论述+观点。
2.举例论证更应虑万一。先引用,然后对引用句进行简要评论,再举例论证,最后进行段落总结,扣观点进行深化。
(1)分说一:党的历史角度,论述这是理性自觉。先提出观点,然后选取七大前的毛泽东讲话与改革之初的邓小平讲话进行论证,举例非常具有典型性;再用“历史与现实昭示”来进行总结。
(2)分说二:现实角度,论述底线思维是改革的必需品。文段,反向论证,用“如果”“不”来串起语句。从现实中、前行途中、改革路上,三方面进行论证。
3.论述虑万一的政策价值、时代价值与工作使命。引用习近平观点+虑万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+具体做法要求建议。
4.结尾:路途荆棘暗不,呼应虑万一的必要性;行稳致远,呼应虑万一的必要性。
5.总评:这篇文章,实际在阐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“底线思维”。这种文章从什么角度切入,怎么立意创意,是个难事。文章标题:想“一万”更应虑“万一”,很有针对性、很有表达力,也很有新意。整个文章论述,思路清晰,道理透彻,论据典型,论证有力。
课程推荐: